大葉落羽松濕地:
自然與科技的和諧共存
大葉大學擁有珍貴的濕地生態系統,這片濕地不僅是碳吸存的關鍵角色,
也是全球氣候變遷緩解的重要力量。濕地中的水源和豐富植被,
孕育了多樣的生態,特別是落羽松林區,展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。
2015年大葉榮獲亞洲第7名
濕地生態系統的奇妙世界
生物多樣性
濕地是許多獨特物種的家園,保護著豐富的生態系統。
水源淨化
自然湧泉和回收中雨水形成無需動力的生態池。
碳匯功能
濕地是優越的碳匯生產者,有效封鎖和捕集CO2。
教育價值
推動環境教育,展示與自然環境共生共榮的理念。
濕地:地球的綠色腎臟
7%
陸地面積
濕地僅佔陸地表面的7%,但其碳匯作用卻不容忽視。
30%
碳匯佔比
濕地碳匯佔全球土壤碳匯的20%-30%,是重要的碳儲存區。
156B
碳吸收量(噸)
世界森林每年吸收約156億噸二氧化碳,濕地在碳循環中扮演關鍵角色。
碳儲存的全球分佈

1

2

3

4

1
熱帶雨林
每公頃植被碳儲存量最高
2
北方針葉林
碳儲存能力居次
3
溫帶森林
中等碳儲存能力
4
濕地
土壤碳匯儲存量最大
大葉落羽松濕地概覽
面積
佔地約3.82公畝,呈L型分佈。
土壤量
約129公噸,體積約370立方公尺。
環境特色
樹林環抱,形成濕地秘境。
水源
自然湧泉與回收中雨水結合。
濕地林區的豐富植被
落羽松
46棵,適應性強,能在濕地生長。
水黃皮
76棵,為濕地提供遮蔭。
朱蕉
91棵,增添濕地色彩。
其他樹種
包括羅漢松、台灣肖楠等多種本土植物。
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
鳥類
約15種鳥類棲息,包括珠頸斑鳩、白頭翁等。樹冠中可見鳥巢、鳥蛋和雛鳥。
昆蟲
扁鍬形蟲、夏蟬、黑色粉蝶等多種昆蟲活躍其中。
水生生物
池中有魚、蝦、蟹等水生動物,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。
大葉濕地的水源奧秘
1
地理位置
位於八卦山台地西側,屬早期大肚溪古源頭水源地。
2
地形特色
校園位於河階地形中,地下水資源豐沛。
3
水資源管理
匯集地下水、中水、雨水,實現有效再利用。
4
濕地形成
利用地形優勢,建立無動力的自然濕地系統。
落羽松林:濕地的生態明珠
1
水生植物
布袋蓮、浮萍等淨化水質,提供魚類棲息地。
2
魚類生態
錦鯉、吳郭魚等多種魚類共存,形成豐富生態系統。
3
落羽松特色
濕地旁的落羽松展現獨特膝根,適應濕地環境。
4
生物多樣性
乾濕地落羽松根系差異,展現環境適應的多樣性。
Copyright © 2024 Lin Jingen. All rights reserved. Powered by Gamma AI.
Made with